一、低溫
工件在150~250℃進行的。目的:堅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不易磨損,下降淬火殘留應力和脆性。回火加工后得到回火馬氏體,力學性能:58~64HRC,高的硬度和不易磨損。使用規模:首要使用于各高碳鋼的工具、刃具、量具、模具、滾動軸承、滲碳及表面淬火的工件等。
二、中溫
工件在350~500℃之間進行的。目的:得到較高的彈性和屈服點,恰當的耐性。回火加工后得到回火屈氏體,力學性能:35~50HRC,較高的彈性局限、屈服點和相應的耐性。使用規模:首要用于繃簧、發條、鍛模、沖擊工具等。
三、高溫
工件在500~650℃以上進行的。目的:得到強度、塑性和耐性都較好的歸納力學性能。回火加工后得到回火索氏體,力學性能:25~35HRC,較好的歸納力學性能。使用規模:較廣的使用于較重要的受力結構件,如連桿、螺栓、齒輪及軸類工件等。
|